目前分類:神話傳奇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神農大帝四月二十六日誕辰

先民開台,以農業起始,因此,農業之神–「神農大帝」在民間信仰中甚受崇敬。在臺灣地區共有一百多座以奉祀神農為主神的廟宇,而各地的寺廟,也都附祀有「神農大帝」,尤其是農業村落的廟宇。

「神農大帝」在台灣不祇是農民、糧商、連中藥房也都奉祀祂為行業神。祂的名號也不少,如先帝爺、五穀王、開天炎帝、炎帝神農氏、藥王大帝等等尊稱。

「神農大帝」本是信史前的神話人物「炎帝」–神農氏,傳說中盤古開天闢地之後,有天、地、人三皇,也就是燧人、伏羲、神農三皇;神農紙發明耒耜也就是現代的犁,教種植五穀的方法,又親嘗百草,來醫治人民的病苦,並且建立市集的規模,互通貨財,就這樣使初民的生活,大為改善,逐漸邁向文明的社會型態

神農,傳說,他嘗遍百草,教人醫療與農耕。也因爲此兩項重要貢獻,被世人尊稱爲「藥王」、「五谷王」、「五谷先帝」、「神農大帝」等,爲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,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、人民健康,更被醫館、藥行視爲守護神。

廖惠燕花藝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殊菩薩梵文Manjusri。舊稱文殊師利,滿殊尸利,曼殊室利。古譯:妙德,妙首,普首,濡首,敬首。大日經曰:妙吉祥,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,師利或室利是頭,德,或吉祥之意。簡稱為文殊。

文殊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。是佛陀的大弟子,智慧,辯才第一,為眾菩薩之首。

在佛教中,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分別代表智與理。文殊菩薩是智能之極者,而普賢菩薩則是理之極者。佛陀,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。

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。他洞察紛繁世理,善於引導教化,不僅指引著芸芸眾生,而且還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,"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,文殊者,佛道中父母也"(《放缽經》)。傳說他在過去世曾身為七佛之師,連釋迦牟尼佛也曾得到過他的教誨,其智慧的深廣銳利,可知矣。在諸大菩薩中,文殊更被冠以"大智"的尊號,他作為輔佐釋迦牟尼弘揚佛法的上首,被敬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。

文殊、普賢、觀音,是佛教中「三大菩薩」,或稱「三大士」。後來再加入地藏王,成為佛教中著名的「四大菩薩」--文殊的「大智」,普賢的「大行」,觀音的「大悲」和地藏的「大願」。

廖惠燕花藝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保生大帝,即民間俗稱的「大道公」,是一位道德高尚、醫朮高明的神,世人將其人格轉化為神格,人人敬奉外,醫生和藥商奉而更為虔誠。  

 

   保生大帝,又稱吳真人、吳真君、大道公、花轎公、英惠侯、真人仙師、吳公真仙等,稱呼雖然不一,都是由歷代皇帝所勒封的尊號,而被奉祀為神仙。

   保生大帝,原是周代泰伯皇帝的后裔,在列國時分土金陵,建國吳縣,傳到三十一世的時候,遂以吳為姓。后來吳姓子孫繁衍,才分出一支,遷人中國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,這就是后日保生大帝生長的故鄉。

   保生大帝姓吳,名本,字華基,別號雪東,宋朝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生,父親吳通,母親黃氏,先祖世代都是勤修功德,樂善好施的人。父親平素也都是以勤儉治家,喜歡做善事,以勸人學好聞名。母親性情幽雅貞淑,增修前世功果,積德早已上達蒼穹。

廖惠燕花藝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清水祖師,又稱「麻章上人」,閩南多稱為「烏面祖師」,台灣民間通稱為「祖師公」。

 

  • 清水祖師,法號普足,俗名陳昭應(一說為陳榮祖、陳昭或陳應,1045年-1101年),本籍福建永春,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。由於在安溪清水巖修道,被尊稱為清水祖師。民間俗稱「祖師公」或「祖師爺」。
    圓寂後,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,逐漸民間化、道教化,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保護神祇。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,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,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。
  • 隨著安溪移民來台,清水祖師的信仰在台灣也蓬勃發展,尤以台北地區最盛。

廖惠燕花藝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,觀世音菩薩像的種類最多,大概與觀世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。

 《普門品》當中提到,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,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。祂可以化身為辟支佛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毘沙門、小王、長者居士、宰官、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婦女、童男、童女、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非人執金剛神等等。

一般來說,作為西方三聖之一,觀世音菩薩頭戴寶冠,冠上有阿彌陀佛像,其它形象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。

觀世音在民間的形象變化和歷史時間、地域、風俗有很大關係,是百姓信仰的產物。

 在佛教

廖惠燕花藝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媽祖姓林,名叫默娘,是福建省濱海地方,湄州莆田縣的人。

她的祖先原籍在河南,每一代都高官顯爵,位居州刺史。她的曾祖父叫保吉的,改文習武,五代後周芯宗拔握為統軍兵馬史,當時兵連禍結,戰亂不停,保吉對沙場慘狀,頗感不忍,因而棄官歸隱於蒲田縣東南海中的湄州嶼。她的祖父林孚為福建總督,政譽良著,深受愛戴,然也辭官還鄉。她的父親林愿,為人敦厚樸實,樂施好善,做過福建都巡檢。她的母親王氏,生有男孩洪毅及五女孩。由於洪毅多病,身體虛弱,其父母乃天天朝夕焚香膜拜觀音菩薩,祈能再授一子。由於其歷代祖宗為人慈善,且接濟並救人甚多,因於顯德六年(已未夏六月十五日)焚香膜拜後,當晚母天氏即夢見觀音手持藥丸令其服之,醒來遂感有身孕,翌年,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,忽有紅光一道,從西北方射入王氏臥室,頓時滿屋異香,王氏即分娩生下一女嬰,即媽祖。該女嬰生後一月,不曾出聲哭過,因而其父取其名為「默娘」,是為林默娘。

林默娘自小聰穎過人,稟賦有悟力,從小喜愛靜思,時時獨自冥思自然之道。八歲時受私塾師教益,過目不忘,更能精通易理。十三歲時有老道士叫玄通的,來家化緣,見林默娘生性異常,知是非常人,乃授以「玄微祕法」,能替人看病,治癒者無數,都里傳為美談,競相稱讚。據傳說,十六歲時,有一天在庭中之古井裹,忽然出現神人由井底而昇,眾人均大驚哄散,唯林默娘能鎮定知為吉兆,神人手持銅符,交與林默娘後,昇空而去。林默娘潛心演譯銅符之靈妙,更得一身變化靈通的道術,能驅邪救難。

廖惠燕花藝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土地公-2.jpg

土地公的正稱是「福德正神」,一般人稱他為「土地公」。

傳說從前有一個收稅官,名叫張福德。他非常愛護百姓,如果百姓一時繳不出稅,他會寬緩些日子;要是真的沒有能力繳稅,他就自己拿錢貼補;百姓遇到困難,他也會盡力去幫助他們。每天就看著他流著汗在田埂間、市街上奔來跑去,為人們的事情而忙碌。

廖惠燕花藝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